盛夏如火,户外劳作的人群汗流浃背,老人静坐家中却仍感头晕乏力——7月至9月这段酷热时光,正是热射病悄然逼近的高危期。它不仅威胁着高温下的劳动者,更对孕妇、肥胖者、老年体弱者及慢性病患者虎视眈眈。
识别热射病,关键在于抓住其致命的“三联征”:高热、意识障碍与多器官损伤的同步侵袭。
高热灼身: 体温冲破40℃生死线时,大脑、心脏、肝肾等重要器官已在承受“炙烤”。此时头痛、眩晕、恶心呕吐、肌肉剧痛与虚汗不止,是身体发出的第一道紧急呼救。
意识沉沦: 从行为混乱到深度昏迷,意识障碍是病情急转直下的血色信号。最凶险者24小时内即可并发急性肾衰竭、肝衰竭或致命脑水肿,生死一线。
器官崩塌: 高温引发全身细胞坏死,点燃“炎症风暴”,甚至触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——全身器官如多米诺骨牌般系统性崩溃,生命防线瞬间瓦解。
展开剩余50%一旦发现身边人暴露于高温环境后出现高热(尤其超40℃)合并意识模糊或昏迷,请火速行动:
即刻降温: 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脱除外衣,用冷水喷洒、湿毛巾擦拭全身,重点冷却颈部、腋下及腹股沟。
紧急呼救: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清晰说明“疑似热射病”及患者症状。
保持呼吸: 若患者昏迷,确保气道畅通,头侧位防止呕吐窒息,切勿强行喂水。
预防为先,抵御热浪:
高温时段(10点-16点)尽量避免户外活动,外出时佩戴遮阳帽、使用防晒霜。
主动、规律补水,莫等口渴才饮水。每小时补充200-300ml凉白开或含电解质饮料。
户外工作者实行“避中间、抓两头”作息,配备防暑药品,身着透气浅色衣物。
老人、慢病患者及孕产妇需特别加强居室通风降温,家人应密切关注其状态。
热射病非普通中暑,是死亡率极高的急症。牢记“高热昏迷即危险”的铁律,掌握急救三部曲,为生命抢赢时间窗。预防到位一分,风险便退一丈,让我们用科学守护彼此,安然共度炎夏。
发布于:北京市宝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